新闻中心

    NEWS

  • 地址:北京市
  • 电话:+86-0000-00000
  • QQ:987654321
  • 邮箱:987654321@qq.com
  • 联系人:王小姐

西安工业老厂房从“锈带”到“秀带”的华丽变身


时间:2025-09-15 16:13:05  来源:  作者: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王伟伟)当锈迹斑斑的机床涂上斑斓色彩,变成艺术装置,老厂房飘出咖啡香与文创市集的喧闹交织……西安这场关于工业遗存的精彩“变身”悄然上演。记者9月13日深入探寻,从3511文创园的烟火气,到时光文化公园独特的“时区”概念,再到老钢厂掀起的“艺术”狂欢,承载城市记忆的老厂区通过“工业+文旅”的模式,成为激活消费的新引擎,交织出一幅有温度的城市更新图景。

 

商户从“工业锈带”转变为“生活秀带”的守望者

在3511文化创意产业园,“24Hcolor”创意跨界社交空间见证着这场变革。该园区由旧毛巾厂改造而来,如今是西安年轻人喜爱的“烟火气”打卡地。白天,咖啡店落地窗前读者沉浸阅读;夜晚,精酿酒吧与小食摊人头攒动。市民王女士表示:“这里以前是破旧老厂子,现在变得特别有活力。我经常带孩子来玩,孩子可以在手作体验店动手做小玩意儿,我也能在咖啡店享受悠闲时光。而且这里还保留了很多老厂子的痕迹,可以让孩子了解城市的过去。”   

 

“几年前这里还是荒废厂房,下雨天漏雨,冬天冷得要穿三件毛衣。”园区经营的小张回忆说。改造初期,他担心“工业风”只是噱头。然而,园区引入书店、花艺工坊、手作体验店等多元业态,实现了“生产”与“生活”的无缝衔接。“现在每天都有老工人带着孙子来,指着旧设备说‘这里以前是织布车间’,年轻人则举着相机拍涂鸦墙。不同年代的人群在同一个空间里找到共鸣,这是最打动我的。”小张感慨地说。   

 

同样在老钢厂经营咖啡的小李,也深切感受到“创意+文旅”的带动力。“周末停车场永远不够用,很多家庭带着孩子来拍照,顺便在街区的复古市集买手作。”小李说。    

 

在时光文化公园,市民方琳带着女儿体验“时区”概念装置。这个由旧仪表厂改造的公园,以“时间”为主题,通过光影装置与互动展览,让游客在工业遗存中感受时间的流动。“女儿在‘未来邮局’给2030年的自己写信,我在老厂房的墙上看到1958年的生产标语。”王琳感慨道,“这里像一条时光隧道,连接着过去与现在。”

 

专家李秋月谈工业遗存改造“三要素”   

9月14日,记者采访了城市更新资深专家、陕西人居创新科技研究院院长李秋月。她认为,西安“工业+文旅”模式成功,关键在于把握“文化、更新、社会”三要素。  

 

“先说文化要素,工业遗存不是冷冰冰的建筑,是城市的集体记忆。”李秋月说,“保留工业遗存,要从物理保存到唤醒精神记忆,再到让老建筑重新发挥功能,成为生态示范典范。这是综合性文化实践,能让冰冷工业废墟变成有温度、有故事、有活力的文化场所,完成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转变,成为城市文化自信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代表。”

 

“再说更新要素,城市更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产权所有方自主更新,像西影厂,原产权单位利用自身资源,还有一种是社会资本参与更新,比如老钢厂,引入专业市场运营方,带来新资金、理念和商业模式。”

 

“最后说说社会要素,城市更新要以人为本,避免‘绅士化’更新,要搞包容性更新。”李秋月强调,“西安这些项目普遍注重和原来居民互动,比如在园区里设置工业历史展区。这种包容性让改造不只是空间改变,更是社区关系的重新建立。”

 

当“工业锈带”变为“生活秀带”,当历史记忆与现代潮流交融,这场“变身”不仅激活了消费,更让城市在更新中保留了温度与灵魂。正如李秋月所说:“最好的城市更新,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让旧空间讲述新故事。” 

电话:+86-0000-00000
邮箱:987654321@qq.com
地址:北京市
Copyright © www.yaxin111.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111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