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 地址:北京市
  • 电话:+86-0000-00000
  • QQ:987654321
  • 邮箱:987654321@qq.com
  • 联系人:王小姐

巢湖:向“新”逐绿,锚定“千亿工业”高地


时间:2025-05-16 20:48:19  来源:  作者:

5月8日,绵绵细雨,浸润着巢湖大地,处处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在皖维集团合肥巢湖化工园区内,塔炉林立,蒸汽翻涌,聚乙烯醇合成装置正全速运转。不远处,年产300万套汽车玻璃项目工地机械轰鸣,工人们正加紧安装设备。这里,是巢湖市冲刺“千亿工业”目标的主战场之一。

皖维集团外景(巢湖市供图)
2024年,巢湖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7.2%、21.5%、19.3%。今年一季度,全市225家规上工业企业产值仍然保持8.5%的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高性能轻合金、新型功能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四大”优势产业同比增长12.5%。这座被誉为“皖中明珠”的全国文明城市,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向“绿”而行,向“新”求质,书写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科技创新:从“跟跑”到“领跑”的突围
走进皖维集团有机分厂,中控室内电子屏实时跳动着生产数据。这里曾是劳动密集型的“半自动”车间,如今已实现全流程自动化。

皖维集团PVA生产装置(巢湖市供图)
作为全球PVA(聚乙烯醇)产能第一的企业,皖维的“创新基因”深植血脉。“PVA光学薄膜曾因‘黑影’缺陷被卡脖子,我们联合中国科大攻关,3个月便突破技术瓶颈。”安徽皖维先进功能膜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宝华回忆。通过与中国科大共建联合实验室,皖维将高校科研优势与产业转化无缝衔接,4年内引入7名博士驻厂研发,柔性引进4位国家级人才。如今,其自主研发的宽幅偏光基膜用PVA树脂、汽车级PVB胶片等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产品应用于华为、比亚迪等头部企业。
在巢湖云海镁业,科技创新的故事同样精彩。全球唯一的当前拥有完整的镁产业链——从白云石开采到镁合金零部件深加工——让企业稳居行业龙头,镁合金材料和镁合金汽车方向盘骨架制造规模均居国内首位。公司还拥有发明专利授权23项,并有30多项发明专利进入实审,获得5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我们独创的竖罐炼镁底出渣技术,废渣日产700吨,但全部回收利用,年创收千万元。”在厂区办公室,公司副总经理朱志军介绍道,通过机器人作业和“1.1米大罐”技改项目实施,云海镁业生产效率提升5倍,人工成本减半,粉尘污染近乎归零。
绿智融合:环保与效益的“双赢方程式”
绿色发展,是巢湖工业转型的核心命题。在皖维集团,6万吨乙烯法特种聚乙烯醇树脂项目已于2024年投产。“淘汰电石乙炔法旧工艺,能耗降30%,碳排放锐减。”工作人员介绍说,乙烯法工艺相比电石乙炔法,在能耗、环保、安全和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环保是企业的底线,也是生命线。”巢湖云海镁业先后砸入4000万元资金用于解决除尘、污水处理和脱硫脱硝等环保问题。每个生产车间都设有中控室系统,实时监控生产数据。最引以为豪的是,公司自主研发出节能环保型竖罐炼镁底出渣新技术。“镁液直送、底模浇铸、密封浇铸等核心技术水平在国际上堪称领先。”朱志军说,过去工艺是“上出镁”,如今被“下出镁”替代,从根本上解决了空罐、结炉等工艺上老大难的问题。

机器人“搬运”镁合金成品(巢湖市供图)
“绿智融合”带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蝶变”。在巢湖云海镁业镁冶炼车间内,机械臂精准抓取原料,无人运输车穿梭其间。朱志军坦言,过去镁价波动常让下游客户却步,如今与宝武集团协同,把绿色发展和智能制造相结合,推动“铝改镁”轻量化趋势,需求不降反增。2024年,企业产值超过16亿元,镁合金产品全球市占率达25%。
数字赋能:从“制造”到“智造”的跃迁
数字化转型,为巢湖工业注入新动能。
云海镁业依托“镁水直供”技术,将液态镁直接输送至下游加工车间,减少二次熔铸能耗成本。“镁水直供降低成本1000元/吨,这就是产业链数字协同的优势。”朱志军说。企业新建的10万吨高性能镁合金产线,全部采用智能控制系统,目标直指“黑灯工厂”。

皖维集团生产管理中心(巢湖市供图)
“过去靠老师傅经验,现在靠‘产业大脑’。”在皖维集团生产管理中心,工程师轻点鼠标,生产工艺参数自动优化,设备健康状态实时预警。据介绍,皖维6万吨乙烯法特种聚乙烯醇树脂升级改造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分散控制系统、安全仪表系统、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等安全自动化控制系统,确保实现生产安全、稳定、长期高效运行,而且一次性试车成功。
如今,皖维集团全资收购山东专精特新企业明池玻璃,打通企业产业链“最后一公里”,从PVA聚乙烯醇、PVB树脂到PVB胶片,再到汽车玻璃,这条产业链在企业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跃迁。目前,以乘用车为主、商用车为辅的年产300万套汽车玻璃项目正在加紧安装设备,计划7月份第一条产线投产,到今年年底,一期5条产线全部建成投产。
巢湖市工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3%,新增3个数字化车间,11家企业入选数字化转型试点。
“实招”护航:营商“沃土”培育“产业森林”
企业创新的背后,是巢湖市“刀刃向内”的营商环境改革。
今年初,巢湖市召开“双招双引”暨“千亿工业”三年攻坚行动推进大会,号召全市上下全力抓住工业这个“牛鼻子”,持续放大现有优势、发掘潜在优势、形成新的胜势,全力冲刺“千亿工业”目标。
“从征地拆迁到项目开工,只用了半年!”朱宝华对政府效率印象深刻。2024年,巢湖市新签约工业项目69个,投资额近300亿元。为护航“千亿工业”,巢湖市委、市政府建立“市级领导联系包保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机制,专班包保44个重点项目,全年解决企业用工、融资、物流运输等难题超200件。

巢湖云海镁业产业园鸟瞰图(巢湖市供图)
政策红利也在持续释放。《巢湖市、安巢经开区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等文件相继出台,明确税收优惠、土地优先供给、支持科技创新等扶持措施。对于云海镁业等企业,政府牵线搭桥,促成其与比亚迪、奇瑞等车企建立供应链合作。 

电话:+86-0000-00000
邮箱:987654321@qq.com
地址:北京市
Copyright © 亚星会员登录_www.yaxin111.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111111号